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根河林业局局长高希明
发稿时间:
2011年12月21日
【 字体: 大 中 小 】
【阅读提示】
他认为他的“命”是群众给的,他对名利看得很淡,他痴心生态保护。他就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根河林业局局长高希明。
“我的命是职工群众给的”
1987年,高希明大学毕业后,回到条件艰苦的根河林业局。他从最基层干起,1995年被任命为根河林业局副局长,短短的3年中,他把根河地区零散、混乱的木材加工场点由65个削减到4个,有效地遏制了滥砍盗伐和偷拉私运的现象。为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他把加强森林培育和管护作为主业来抓,使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管护。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2002年,高希明被检查出急性肝坏死,肝功能丧失殆尽。医生告诉家属,必须进行肝移植手术,而手术费高达30万。医疗费让家人一筹莫展,根河的林业干部职工知道后,纷纷捐款。
“当时林业职工特别困难,许多职工工资只有三四百元,有的工人为了给我治病,主动捐款两千元,相当于好几个月的工资。”说到这里,高希明的眼角湿润了。
仅仅一天半的时间,大伙儿就凑够了手术费并派人火速送往北京,肝移植手术成功了,高希明没有出现任何感染和排异现象。
手术后不到一年,高希明就返回了工作岗位。就在他做完手术的第二年5月,根河林业局发生过境大火,尤其是火场西线上端与金河林业局交界处,大火冲出预定的合围圈,形成约6公里的火线。
“我的命是职工群众给的,我要和大家一起到前线去!”高希明主动请缨,率领快速扑火队奔赴西线火场作战。上级领导多次命令他下山,高希明只有一句话:“大火不灭,绝不下山!”队员们都为他的拼命精神所感动,经过七昼夜鏖战,终于扑灭了大火。
“我唯一想的就是多做些事情”
“我是根河林业局老百姓的儿子,我唯一想的就是为他们多做些事情,不回报他们,我死不瞑目。”这是高希明常常说起的一句话。
在根河林业局潮查林场320工队,外面是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里面却是温暖如春,一束插在玻璃瓶内的杜鹃花开得生机盎然。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小鸡炖蘑菇的香味弥漫四周,让人立刻有了食欲。在高希明的积极推动下,根河林业局使一线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根河林业局,条件最差的是局机关的办公大楼,条件最好的是我们一线的管护站”,303管护站的管护员姜建国自豪地说。高希明通过多种办法增收节支,连续多年为职工增加工资。截至目前,职工人均年工资达到2.8万元,是2005年的3.12倍,走在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9个林业局的前列。
2009年以来,根河林业局投入配套资金1600余万元,为棚户区职工建造了28栋楼房。另外,还改造了3.5万平方米的平房,圆了林业职工多年的“安居梦”。
根河林业局的许多人都知道一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高希明一直在资助求学有困难的学生。在他获得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后,把上级奖励他的1万元现金直接捐给了“爱心救助基金”;有困难的人找到他,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留下一片绿为子孙后代造福”
绿色,是林区的基色,也是所有务林人最值得炫耀的地方。而在高希明的眼里,这份绿色更是一种责任。
在乌力库玛林场这片郁郁葱葱的森林里,曾经居住过几百户的林业居民。高希明在根河林业局认真落实生态移居工程,把林场1000多户居民迁到市区,让山里人过上城市人的生活。然后对撤并的林场居民区及周边空地重新规划设计,种植常绿树木,既恢复了生态,又减少了森林资源隐性消耗。
每到植树造林季节,高希明都要到造林现场与职工们一起义务栽树。根河的职工们都能随口说出他常讲的一句话:“栽下一棵树,就是积下一份德,就是为子孙后代造福,就是为人类做了贡献”。在他的带领下,根河林业局“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火烧迹地森林资源恢复10.15万亩,幼林抚育35.42万亩,母树林集约经营2.6万亩,抚育间伐71.47万亩。
“无论谁破坏森林,我都感觉特别心疼,森林就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高希明在根河林业局建立了天然林保护长效机制和完备的森林资源管护网络体系,新建、改建了森林管护站39个,管护人员达到1956人,管护林地面积627885公顷,实现了管护全覆盖,极大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
“与其舍出性命去扑火,不如拿出资金来防火。”高希明建立的从局长直到具体责任人的“全覆盖、无死角”的防火责任网络体系和重奖重罚的措施,使生态功能区内取得了连续7年无一起人为火灾、连续3年无一起人为火情的好成绩,受到国家林业局的表彰。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根河林业局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3.62%,为保护北方生态屏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面对成绩,高希明十分淡然,“我只是大兴安岭成千上万务林人中的普通一员,感谢国家的天保政策,让我们有了为河山添绿的机会!”